格萨尔广场项目并非单单是一个广场。2010年4·14玉树地震后,周恺大师带领的华汇设计团队接到了一项重建任务,设计位于玉树州结古镇中心的格萨尔王文化展示馆、城市规划展览馆、档案馆等建筑及整块场地,项目统称格萨尔广场。
青海是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其间山脉高耸,河流纵横,大自然与这片土地亿万年的对话造就了玉树拙朴的风貌和苍健的体魄,使其有“大美”之誉。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筑师希望弱化建筑,使其作为自然的“配角”,尽可能保留这份原始而深沉的气质。
地震之前,格萨尔王雕像就立于广场中心,是藏民的精神中心,也是从城市西南方向的神山通往东北方向结古寺的转经道上的重要节点。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就是抬高由于地震导致下陷的雕像,且角度、位置均不得改变。我们将雕像抬高后,在其基座下设置了格萨尔王文化展示馆,周边的广场依旧可做转经之用,符合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雕像及展馆周围的台阶及广场铺地均以此为圆心呈放射状布置,既强调雕像精神中心的作用,也更有引导性。
广场南侧是一组建筑,包括城市规划展览馆、档案馆、商业及一些附属功能。建筑形式借鉴当地最质朴的民居的做法,将其处理成一个长210米的条状体量。
建筑限高9m,建筑师在此范围内将高度做足,以遮挡南侧的居住区,还广场一种安静的心理感受,更适宜来此虔诚转经的人们。
建筑内部借鉴藏式“哑巴院”的空间形式,还原当地建筑的空间尺度,创造了内向含蓄的建筑意境,同时解决了通风和采光的问题。
雕像与建筑在整体上呈一点一线的布局,简洁有力,形成大气粗拙的“大美”之感。
将建筑的西南角部的体量打开,形成一个方便转经者进出广场的入口空间,也在视线上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贯穿神山、雕像与结古寺的视觉通廊,满足了藏民的精神需求。
受当地民居的启发,建筑的外沿材料选取了采自附近山上的石头,将其加工成片石,并让当地藏民用他们为自家盖房子的方法将这些片石垒砌起来,这种原生朴素且简单有效的方法,既保证了后期施工和完成效果,又形成了与神山的色调融为一体的自然感受。
藏区光线的穿透力极强,常常让人感到震撼,在这组建筑中也很注重对光的利用。例如在入口上方打开狭长的缝将天光引入,除了起一定的路径引导作用,更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带给人一种神圣的心理感受。